
#打破性別二元性
「人類為時代見證性別覺醒時刻,感受自己有更多面向的風貌,「自由」才是關鍵。」
性別覺醒時代
by Anna WEI
JUNE 30,2025
男生逛女裝、女性逛男裝,無性別時尚不僅只是服裝輪廓型態改變,食衣住行娛樂身上裝扮穿搭配件也都逐步影響著生活中每個角落,對時裝品牌來說未來男女服裝不再劃分,這也改變了尺吋和版型的挑戰,除了設計上所有性別都可穿戴外,同時要符合男女版型和廓型相對提升,更要擴張多元尺碼選擇,也打破在傳統既定印象規範裡的思維模式。
男生也可穿白襪搭配瑪麗珍鞋(圖1),女性也能工裝搭配細肩帶(圖2)。男生可以全身粉紅色彩,女人能夠西服駕馭高跟鞋。無性別時尚不僅是外表的選擇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表達自我風格的態度,提供全新視角重新思考性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。
"不是中性,而是性別中立"




(圖1) 男生也可穿白襪搭配瑪麗珍鞋。


(圖2) 女人能夠西服駕馭高跟鞋。


"顛覆認知!
歷史上的象徵"
(圖3) Louis XIV太陽王路易十四下令,只有宮廷上流社會成員才有資格穿紅底高跟鞋。鞋匠為他的鞋裝上4吋的鞋跟並漆成紅色以示尊貴的身份。




(圖4) 在十七世紀時因能迅速行動布巾短裙已出現在羅馬。而現在被侷限在女性的荷葉領、蕾絲、絲襪等都是出現在貴族與男性專屬。
男裝女裝界線越來越模糊,早期歷史記載珠寶、蕾絲、高跟鞋竟然是男性專屬(圖3),在性別流動概念過程中,有許多穿戴和生活型態其實早有無性別之分的足跡。十七世紀的男性將高跟鞋視為權利的象徵,古希臘、古羅馬的男性使用布巾穿短裙可迅速行動(圖4),在歐洲男性貴族中,蕾絲、荷葉領、精細刺繡、珍珠配飾,越華麗顯得地位越高。
跨性別,意指個人性別認同並非侷限特定男或女,該人不認為自己有一個固定性別是可隨時改變或可同時擁有,性別流動也可視為一種反抗主流架構下性別二元區分的趨勢。無性別風潮改變了全世界對「男、女」性別固有的標籤,反應當代對性別多元接受,強調個人自由和包容,打破男女裝扮傳統的刻板印象,不強調女性曲線剪裁和男性強烈力量感。
男生可以穿裙裝,女生可以穿男性西服,在這種性別模糊無性別時尚趨勢,持續不斷擴張與蔓延。不禁讓人思考傳統父權思維的跳脫,在工業社會中著裝舉止更是表明了個人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,穿著不只是社會階級和性別問題,也彰顯了整體環境人類意識經歷了巨變。過去時尚界線傳統文化規範限制了我們對多樣性的認識,我們正經歷關於束縛的革命,無性別時尚已成為一種反應個人特質和價值觀的方式,在革命中每個人可找到自己,不再受限於既定觀念,建立起一種新的生活美學(圖5)。
"在性別流動裡"
(圖5) 在跨性別著裝表現上,多伴隨著一些象徵性語言。女性特質中帶著男性風範,若具有男性身型感,也能去除框架來增添溫柔表現。
在跨性別著裝表現上,多伴隨著一些象徵性語言。若是在日常中具備多元、彈性元素且廣為接受,其實能激盪出不同風貌有趣的生活型態,甚至在把玩穿搭過程裡能感受女性特質中帶著男性風範,相對之下,若具有男性身型感,也能去除框架來增添溫柔表現。








Gender-Fluid
-gender-fluid

在宇宙萬物之中,象徵二元的事物,「光、暗」、「黑、白」、「神、魔」、「陰、陽」用二元性描述著生命開端,二元性可理解為一件事或物同時存在兩個對立性質,或許是相反,或許只是不完全相等。
約在1905s前後時裝起源的年代,十九世紀中之前的服裝大部分都是訂製品,自二十世紀開始隨著科技有了縫紉機出現,服裝漸變大量生產成了固定尺寸量化模式。1960s解放身體為主導加上1970s年出現反時裝運動,長褲套裝曾經普及印證女權提升,當時對女性而言也是一種政治聲明,用服裝來告訴世人「如果男性能這麼穿,那為什我不行!!」
1990s後期「極簡主義」的影響加上性別流動議題,無性別時尚挑戰跨越傳統 男、女性服裝區別,讓所有性別能夠共穿沒有明顯服裝區分。配飾上,包款也不再設限,鞋品也有更多選擇空間,男女服裝不再明顯分明大大減少資源浪費(圖6),就連香水也訴求香氣是一種語言沒有性別限制
--人類為時代見證性別覺醒時刻,感受自己有更多面向的風貌「自由」才是關鍵。


(圖6) 「中性」不等於「性別中立」。65% 的 Z 世代受訪者認為品牌應該提供性別中立。男女服裝不再明顯分明大大減少資源浪費。
















